分类: 国内购买ExpressVPN
有哪些有趣的科技产品与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不仅让生活更有趣,也让我们活的更加便利呢?

笔记本就能运行的ChatGPT平替来了,附完整版技术报告
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陈萍、蛋酱
GPT4All 是基於大量乾净的助手数据(包括代码、故事和对话)训练而成的聊天机器人,数据包括~800k 条 GPT-3.5-Turbo 生成数据,基於 LLaMa 完成,M1 Mac、Windows 等环境都能运行。或许就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人人都能用上个人 GPT 的时代已经来了。
自从 OpenAI 发布 ChatGPT 後,最近几个月聊天机器人热度不减。
虽然 ChatGPT 功能强大,但 OpenAI 几乎不可能将其开源。不少人都在做开源方面的努力,比如前段时间 Meta 开源的 LLaMA。其是一系列模型的总称,参数量从 70 亿到 650 亿不等,其中,130 亿参数的 LLaMA 模型「在大多数基准上」可以胜过参数量达 1750 亿的 GPT-3。
LLaMA 的开源可是利好众多研究者,比如斯坦福在 LLaMA 的基础上加入指令微调(instruct …
Read More
人工智慧行业研究:AI 产业投资机会梳理
壮森科技Lab
- 0
(报告出品方:德邦证券)
策略研判: 春季攻势延续,继续拥抱大科技、AI
我们《3月,应对倒春寒 》中提示,大类资产联动指标冲高以後下行,第一波预期修复行情歇脚,酝酿第二波,3月12日《无惧倒春寒》提示,普林格高频同步指标回落,复苏基础仍需夯实。普林 格周期复苏阶段,权益、中游制造占优,寻底反攻,继续以超跌 政策受益 景气向上的大科技为抓手。
1)大科技去年超跌,市场寻底反攻期存在反转效应。在2005、2008、2012、2018年这四个阶段,各行业在触底前的跌幅与触底以後的上涨有负相关关系,即之前跌幅越大的公司往往之後涨幅越高, 具有反转效应。而这与市场反转的逻辑也是一致的:市场下跌是由於衰退/衰退预期影响,市场反弹主要原因是由於此前压制市场的负面因素缓解,症结发生改变。大科技2022年超跌,反攻阶段 弹性高。当前阶段TMT已达交易占比高点,交易高点会加剧博弈但并不意味着行情到达终点,对於前期机构参与度并非太高且快速上涨的主题性行情,有力度的回调或为布局时机。
2)长期政策受益,短期政策频出、产业变革催化不断。国家政策层面,二十大报告点明中长期科技 制造、科技 安全的政策支持方向,今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确定数字 中国建设框架;产业方面,OpenAI推出聊天机器人ChatGPT、百度官宣「文心一言」 、复旦大学发布了类 ChatGPT模型 「MOSS」 、华为即将上线盘古大模型,产业层面催化不断。
3)大科技盈利/估值/情绪均具备相对优势。估值维度,7大科技行业2023 年预期PE估值分位处於历史相对低位,安全边际仍旧较足;盈利维度,以预期的行业盈利增速情况作为辅助参考,目前市 场对於7大科技行业23年的盈利预期较23年1月底大多继续提升;交易维度,目前大科技板块多数行业的基金持仓比例处於较低位置。
拥抱大科技:紧握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深入理解「四化框架」
数字经济行业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2016年以後进入全面数字经济时代。 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 40-60年代,以电子计算机诞生为标 志。20世纪70年代起,电子计算机 逐渐小型化,个人电脑研发上市, 数字经济行业进入个人电脑时代。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万维网发明, 数字经济进入PC互联网时代。2007 年,随着苹果智能手机iPhone上市, 数字经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2016年,AlphaGo围棋战获胜,人 工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社会迈入 全面数字经济时代。
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不 同,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均发生了重大变革。 …
Read More
汪军教授组织7位AI学者,论道ChatGPT後的通用人工智慧理论和应用
壮森科技Lab
- 0
机器之心专栏
机器之心编辑部
ChatGPT 的走红再次掀起人们对人工智慧的关注,那麽在 ChatGPT 之後,人工智慧将会如何发展?业内及 ChatGPT 的母公司 OpenAI 都认为 AGI 将是未来人工智慧的发展方向。
AGI 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将可以从哪些方面出发?【ChatGPT 和大模型春季课程】最後一场话题讨论对此进行了解答,来自 UCL、人大、华为、清华、中科院、上交大、南大、利物浦大学的学者专家共聚一堂,探讨 「ChatGPT 後的通用人工智慧理论和应用」。
以下是圆桌讨论内容的亮点整理。
Topic 1:我们以前一直向往通用人工智慧,不需要为了任务设计演算法对机器训练。ChatGPT 是不是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近几年可能实现这样的梦想吗?
刘群:一开始,我对 「通用人工智慧」 这个词是有点反感的,因为我理解这是比较科幻的说法,感觉不太靠谱。所以我以前不太愿意回答有关这个概念的问题。但最近看来,这个词还挺合理的。它不是科幻性质的,现在的人工智慧模型越来越通用,原来只能处理一些小问题或单一问题,现在 ChatGPT 基本可以处理各类问题,我感觉通用人工智慧这个词还是挺合适的。
通用人工智慧是否将要实现,我也不敢判断,但一定程度上,通用的自然语言处理是实现了。自然语言领域,解决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如机器翻译、情感分析、中文分词,它总是牵扯到所有东西,因为词都是文本和符号。任何小的方向,要做好,必须理解整个语言系统。所以 ChatGPT 在语言上的功能实现是很厉害的,尤其是 discourse 能力。因为 discourse 是自然语言里非常深层次和难解决的问题。ChatGPT 很好地学到了人类交流过程中的篇章结构,包括写文章的套路和话术,这是非常抽象的一种逻辑和组织文章的方式。还有一些最近的例子是它能模拟人讲话,代入某个角色,这是个嵌套结构的自然语言处理,它是一个堆栈,像 ChatGPT 对话题的转换,跳进跳出非常好,不会乱。
汪军:如果从机器学习里面来看,它的目标方程很简单,第一是对前面几个字预测下面一个字;第二是这段话回答出来是否跟人相似?这两个非常简单的目标,他为什麽能学出这种感觉需要很多逻辑和提前设计的东西呢?
刘群:达到目标要很好地涉及到所用的复杂知识,知识掌握得越好越深,预测便越好。所以虽然目标简单,但要达到目标的手段可以无穷复杂。所以要做好,需要非常强大的模型和大量的数据。
黄民烈:过去在中国大家一般不太敢说 …
Read More超能课堂(324):3A大作需要占用多少内存?
在之前的3A大作显存占用的视频里面呢,我们是大概了解了目前的3A大作对於显存的要求是多少,但相信除了显存,可能更加多的朋友是关心游戏在内存方面的占用情况,毕竟现在打游戏是要上16GB还是32GB内存这个话题,也是一直有不少讨论的。而最近又是要有不少备受期待的3A大作准备在PC平台上市,像是《生化危机4重制版》和《最後生还者Part 1》等等,所以呢,我们就这一次就找了市面上几款相对来说比较知名的3A大作,来看看它们在几个不同的解析度以及画质下面,对於内存的占用情况是怎样的。
手机通道:哔哩哔哩
测试游戏
既然是要看3A大作的内存占用,这次我们是选了4款相对来说有点针对性的游戏来测试,分别是有《原子之心》、《霍格沃兹之遗》、《森林之子》以及《微软模拟飞行》。那《原子之心》就是属於优化比较好的那一类,《霍格沃兹之遗》当然就代着优化不太行那个类别,《森林之子》算得上是联机合作大作里面比较吃硬体的,而最後《微软模拟飞行》这个大杀器相信就不用太多介绍了,懂的都懂。
测试平台
在测试用的硬体平台上面,我们是选择了Core i9-13900KS加上Z690平台,而内存就有2套,分别是8GB*2以及16GB*2的3200MHz DDR4内存。另外由於Windows的虚拟内存默认是由系统自动重设大小的,我们试过直接把虚拟内存设为0,但是这样即便是优化不错的《原子之心》都会载入不了,所以为了能够比较明显的突出区别,所以我们是手动把虚拟内存统一设成了10GB。
在显卡方面,由於显存大小对於内存的占用也是会有影响,所以我们这次是选择了RTX 3060 8GB以及RTX 4070 Ti,看看在8GB以及12GB这种主流至中高端的显存容量下面,内存又会有甚麽样的反应。
测试方法
在实际测试游戏的时候,我们会用游戏里的极高、高以及中等画质来测试,解析度就当然是1080P、2K和4K了。可能有不少朋友都知道,不同的场景以及游玩时长对於内存的占用也会有所不同,加上测试路线都是固定的,所以我们测试出来的结果和大家正常玩的时候,可能是会显得略为低一些,大家作为一个参考就好。
测试对比
首先来看一下《原子之心》的内存占用。在这里可以看到,同一个解析度下面不同画质的内存占用差别其实并不大,基本上内存的差距都是在200多到500 MB之间徘徊,而32GB内存下面所占用的内存也是比16GB的要高,但是RTX 4070 Ti下面所占用的内存就要更加多,在32GB下面基本上都是吃了12GB到13GB左右,比16GB时候都是多1GB左右。
《森林之子》的情况也是差不多,在同一个解析度下面不同画质所占用的内存也是非常接近的,而32GB系统内存时候的内存占用,不论在哪个解析度和画质下面都是要比16GB高,而且内存占用也是明显比前面的《原子之心》要高不少,像是RTX 3060 8GB在1080P下面都已经是普遍要到13GB,而RTX 4070 Ti就更加是去到了14GB左右。
至於那款《霍格沃兹之遗》就很好玩了,在10GB虚拟内存下面,如果是16GB系统内存,那在4K下面无论是什麽画质在载入存档时就会直接报错崩溃,而在32GB系统内存下,这游戏是吃了接近21GB的内存,非常恐怖。换成2K或者1080P的话情况就稍微好一些,在中画质下面16GB系统内存还是可以一战的,但是切换到更高画质没玩多久就会出现爆显存的报错狂。看来想要畅玩这款游戏,32GB的内存基本上就是必需品了,虽然说16GB是不会爆内存,但是在中画质下面,内存加上虚拟内存是在准备炸的边缘徘徊了。
《微软模拟飞行》的情况就有点不一样了,在这里是可以很明显的看到,RTX 3060 8GB所占用的内存比起RTX 4070 Ti是要高不少的,特别是在32GB内存的情况下面。两者的内存占用相差大概有3GB左右,所以我们也看了一眼它的显存占用,结果就发现,RTX 4070 Ti的显存占用比RTX 3060 8GB是要高不少的,所以也说明了《微软模拟飞行》这款游戏在显存占用不够的时候,是会占用更多的内存来补救一下的。
那看完上面的这些图呢,应该大家都会有一个感觉,那就是16GB的内存确实好像是不太够用的样子,毕竟《霍格沃兹之遗》连在1080P下面,如果只有16GB内存都开不了高画质。不过如果大家是把虚拟内存也算上的话,那麽好像又够了。因为之後我们又试了一下,把虚拟内存调成自动调整,那麽在占用了13GB的虚拟内存之後,《霍格沃兹之遗》就可以在2K和4K下面开起来了。
不过其实13GB的虚拟内存也算是很过份了,因为其实大部分玩家都是不会手动去改虚拟内存的位置,而默认它又是给设在C盘的,如果大家的C盘在装系统时没有预留足够的容量,万一红了的话,那就得头疼一会儿了。
总结
那麽这期的视频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16GB物理内存加上系统分配的虚拟内存在绝大部分打游戏情况下都是够用的,但如果是说想一劳永逸的话,换一套32GB的内存会是一个更加好的方法,毕竟现在主流的32GB …
Read More第四范式类GPT产品「式说」新增多模态及企业级Copilot能力
3月24日,第四范式发布了全新升级的「式说」(4Paradigm SageRA),在原有生成式对话能力的基础上,加入了文本、语音、图像、表格、视频等多模态输入及输出能力,并增加了企业级Copilot能力。利用企业级Copilot能力,式说可以与企业内部应用库、企业私有数据等进行联网,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回答员工的问询或执行相关任务,成为业务助手。
为满足企业级部署的需求,式说延续了「内容可信、成本可控、数据安全」三大特性。
图为式说产品界面
升级後的式说将重新定义员工与业务系统的交互方式。具体来说,员工可以通过语音、文本、图像、表格、视频等多模态方式,向式说发起询问或下达指令,式说在精准理解其意图後,联网企业多模态的信息、企业软体及其他专用AI能力,分析出答案,并以所需要的形式来输出答案。
图为式说产品的运行逻辑
式说的核心能力源自於第四范式在计算机感知、结构化数据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决策优化以及大规模分散式并行技术等领域持续的积累与创新。基於自主研发的Augmented Large Multi-Modal Pre-Trained Model,并结合Multi-Modal Query Tokenization Learning、Copilot Optimization,让预训练模型不只是语言模型,而是多模态的助手,能够学会使用专业工具来解决问题。同时,基於用户反馈的强化学习(RLHF)、Automatic Prompt Optimization等技术,让式说基於用户反馈能够越用越好。
基础AI技术创新终将走入产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与变革。在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今天,第四范式表示,希望将先进、前沿的技术,率先应用於企业客户场景,帮助企业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共同迈向AIGC时代。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头条号签约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获知前沿科技动态
喜欢这篇文章吗?立刻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内容充实丰富,博大精深,小编精选每日热门资讯,随时更新,点击「抢先收到最新资讯」浏览吧!
请您继续阅读更多来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英伟达「一句话生成3D模型」碾压谷歌:解析度清晰8倍,速度快2倍
※「3D版」DALL·E爆火,超快生成3D点云模型,OpenAI向谷歌发起挑战…
自动生成 Pull Request、语音介面 Github Copilot X 整合 GPT-4 令开发者活得好一些
被 Microsoft 收购的世界最大开源程式库兼专案管理平台 GitHub,去年年中正式推出与 OpenAI 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程式码的服务 Copilot。OpenAI 月中发表 GPT-4 之後,GitHub 也宣布新版本「Copilot X」,整合 GPT-4,加入交谈和语音介面。有兴趣率先试用就要登记等待清单。
整合了 GPT-4 的 Copilot X 包括多中新功能,其中 Github Copilot Chat 就在 Visual Studio 和 VS Code 加入像 ChatGPT 的介面,开发者可以透过语音或者自然语言输入,来生成程式码、侦错和查询文件。Github 亦打算未来支援更多 IDE(整合开发环境)。
其中一个对团队合作开发非常有用的功能是 Copilot for Pull Requests,它可以自动帮助协作开发者建立 Pull Request …
Read More英特尔首席架构师 Raja Koduri 辞职创业,成立生成式 AI 公司
英特尔现任首席架构师宣布辞职,开启生成式 AI 公司的创业之旅。
22日英特尔执行长Pat Gelsinger在Twitter宣布,现任首席架构师Raja Koduri(下图)即将离开,创办自己的AI生成式游戏公司。Gelsinger说Koduri公司尚未取名,将来研发的工具将采英特尔、AMD或苹果晶片,还有基於开源RISC-V技术。Koduri表示会陆续分享新公司更多细节。
(Source:英特尔)
「感谢Koduri对英特尔技术架构的贡献──尤其高性能图形领域,2022年助力三个新产品线上市。祝你成功创建生成式AI游戏公司!」Gelsinger大方表达对Koduri的感谢。
Koduri在苹果和AMD工作过,五年前与晶片大神Jim Keller一起离开AMD加入英特尔,两人与Murthy Renduchintala合作打造英特尔六大支柱,帮助调整英特尔晶片产品组合,之後Keller离开,计画受阻,Renduchintala也在英特尔7奈米制程节点宣布延期後离开公司。
Koduri继续担任英特尔架构、软体和图形负责人,但英特尔业务部门调整後,转任加速计算系统和图形事业部(AXG)高阶副总裁兼总经理,直到去年12月22日,英特尔又突然调整AXG部门,拆成游戏和资料中心两部门,Koduri又重回首席架构师。职位变动频繁的Koduri,期间领导英特尔Arc显卡和Ponte Vecchio GPU研发上市。
Gelsinger表示Raja离开後,副总裁Jeff McVrigh将担任AXG团队临时负责人,公司也在找继任者。Koduri暂时未透露创业额,不过宣称新公司已筹集到启动资金,主要会在印度、新加坡和美国发展业务。
(本文由 雷锋网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 Read More华硕2023轻薄本战略升级,首批搭载13代酷睿新品全网首亮相
壮森科技Lab
- 0
3月16日,华硕「芯动力,超体验」 2023轻薄本酷睿新品发布会推出了旗下首批搭载13代酷睿处理器的系列新品,包括轻奢级职场商务轻薄本灵耀14 2023、具备高选购价值的全能实力华硕无畏15i 2023,以及代表年轻新生力量的a豆14 2023。
自创立以来,华硕一直以深度的市场洞察和精细化的用户需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带来丰富且卓越的产品。多年来,华硕在性能、屏显、外观等领域已全方位引领行业,在产品革新层面的高能品质和大胆创新,让华硕不断突破行业标准,重构赛道天花板。
华硕电脑创意PC 产品总监-刘小溪
本次2023轻薄本酷睿新品发布会上,华硕电脑创意PC产品总监-刘小溪所介绍的华硕轻薄本2023最新战略,以及亮相的新品,无一不展示了华硕今年在轻薄本创新领域的思考和布局。除了以全维度产品力顺应时代发展,引领行业革新,华硕更在OLED屏幕应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再次升级了「好屏战略」。不仅能让用户感受华硕好屏3.0战略之下的120Hz OLED带来的高速体验,还能享受华硕好屏无忧换新的服务承诺,让用户获得极佳视觉体验的同时,也用得放心。
13代酷睿处理器,释放强悍性能
华硕走在行业前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即是极致的性能升级。在此次发布会上所亮相的三大系列新品,皆搭载了英特尔第13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其中,灵耀14 2023旗舰版在核心性能领域,配备了第13代英特尔酷睿标压i9处理器,同时还搭载了强大的NVIDIA GeForce RTX3050显卡。无畏15i 2023配置13代标压i5-13500H,且通过了英特尔的Evo严苛认证,拥有45W的强势性能释放和12核16线程的超强规格。a豆14 2023在第13代酷睿标压处理器的加持下,将具备高达12核16线程以及45W的满血性能释放。
实现性能飞速升级的华硕2023轻薄本新品,能够最大限度执行多任务处理,为游戏、办公、创作等多场景提供强大的性能支持。从职场商务本到娱乐办公全能实力轻薄本,再到为年轻用户打造的潮流数码单品,华硕再次将笔记本的性能提升至行业顶尖水准。
洞察用户需求,顺应时代发展
定位於「轻奢级职场商务风」的灵耀,在洞察都市菁英商务轻薄本使用需求基础之上,以高性能、高颜值、长续航等优势打造出灵耀14 2023旗舰版。在灵耀「大美至简,非凡之力」的品牌精神指引下,灵耀14 2023旗舰版以简洁线条和风格鲜明的大A logo,勾勒出科技与时尚交织的美学神器。且在先进成熟的工艺加持下,灵耀14 2023旗舰版机身最薄处仅有16.9mm,重量约1.5kg,堪称是精工美学的科技产物。而为满足都市职场人的独特审美,灵耀14 2023旗舰版特采用了皓沙金限量配色,来自於大自然的颜值灵感,不仅文化底蕴十足,更彰显了轻奢级的商务风范。
职场菁英对於笔电产品的耐用力和续航性也有着独特的追求,而为了展现产品的硬核实力,灵耀14 2023旗舰版与中国国家地理团队合作,在青藏玉珠峰5100米左右的海拔最高处,在严格的军用级MIL-STD-810H标准测试下,让产品在-20℃的严峻气温环境中依然运行顺畅,其内置的70Wh电池,能长效续航10小时,产品的非凡韧性可见一斑。
用户对於笔记本产品的使用需求时刻在变,而华硕却始终能以不断的科技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华硕无畏15i 2023的打造上,配置了一块2.8K 120Hz?OLED的华硕好屏,拥有10.7亿色、1000000:1高对比度、100% DCI-P3广色域,600nit最高亮度、120Hz超高屏幕刷新率,再加上0.2ms响应时间的加持,让用户在游戏、创作等场景下,体验更生动的画面效果。而在轻薄本高分高刷时代一路狂飙的华硕无畏,也将继续担当笔记本视觉革命的先锋者。
此外,在a豆产品的打造上,华硕深知年轻用户在潮流颜值、智能互联等领域的超前需求,在外观设计上,特为a豆14 2023新品配置了微醺薄荷和星际银海两款时尚配色,高颜值潮流外观让这款笔电成为新一代街拍时尚单品。
顺应当代Z世代群体对於智能世界的探索欲,a豆在本次发布会上也迎来了品牌的重磅升级,推出数字人IP艾朵、卡通形象豆叮,和年轻用户一起开启星际冒险旅程。作为a豆潮流品推官的数字人艾朵,以全能实力、出色表现、多面潮色的形象,助力年轻人探索更多元、新潮的生活方式。布局元宇宙的a豆品牌在未来或将解锁出更多年轻态的智能世界。
而在AIOT智能生态圈的打造上,a豆14 2023也为Z世代用户群体解决了生活、办公、居家学习等场景中的使用痛点,从硬体的性能到周边配件再到软体的智能远控,打造更便捷高效的文件传输、远程桌面、远程管理等体验。
本次2023轻薄本酷睿新品发布会透露出华硕轻薄本2023最新战略的布局和思考。升级化的新品在性能迭代和体验创新领域,让华硕再次为行业树立标准,拉高行业整体产品品质,从而也极大地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不同使用场景的个性化需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PC时代,挑战无处不在,唯有不断顺应时代、快速产出,才能走在行业前沿。多年来华硕有思考、有洞察地坚持拥抱时代、拥抱用户,才能始终引领PC潮流,成为行业前沿探路者。
喜欢这篇文章吗?立刻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内容充实丰富,博大精深,小编精选每日热门资讯,随时更新,点击「抢先收到最新资讯」浏览吧!
请您继续阅读更多来自 …
全球消费电子龙头苹果专题研究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复星财富,李晓翀,刘斌)
01、行业分析
行业分析-智能手机
发展趋势: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已达到较高水平,2017年出货量见顶後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目前竞争格局较为稳定,已形成三星、苹果加上国内主流 手机厂商为主导的格局。随着手机创新乏力,用户换机需求降低,根据Counterpoint,全球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已超31个月,远超此前业内普遍认同的18- 24个月。短期来看,手机高端化和5G手机渗透率的提升会提高手机ASP,同时智能手机渗透率较低的新兴市场仍存在较大机会。
市场规模:根据Counterpoint,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7年达到顶峰,年出货量为15.66亿台,此後逐渐成下滑趋势,2022年全球出货量为12.27亿台, 2017-2022年CAGR为-4.8%;从销售额来看,近五年波动较大,随着5G手机出货量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比重逐年提升并於2022年1月首次超过4G手机出货 量占比,手机APS提升显着,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达4480亿美元。
竞争格局:经过数年的行业洗牌和整合後,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目前全球前五大厂商几乎占据70%的市场份额。三星凭藉机海战术,产品覆盖高、中、低 端市场,2011年之後始终保持全球市占率第一;苹果在华为无法获得先进位程晶元代工後抢占部分华为高端市场份额,市占率在2019年下滑至全球第三後於 2020年重回全球第二,而国内小米、OPPO、VIVO则位居3-5名;华为由於被美国制裁,无法获得代工厂代工高端晶元,手机业务下滑明显,已退出前五大 厂商行列。
高端市场: 结构:根据Counterpoint,对於平均售价大於等於400美元的高端智能手机,其ASP在2022年Q2达到780美元,同比增长8%;从结构来看,ASP ≥600美元的 智能手机占高端手机市场比重从2021年Q2的64%提升到2022 Q2的75%;400美元 ≤ ASP ≤599美元区间的智能手机占比下滑明显;智能手机高端化进程显着。 格局:苹果始终保持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稳定份额,占比在2022年Q2达57%,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且明显拉开与三星等其他厂商间的差距。国内厂商如 小米、OPPO、vivo由於在早期主打中低端市场和性价比,在高端市场开拓方面较为困难。
行业分析-平板电脑
发展趋势:回顾平板电脑发展历程,苹果於2010年发布第一代iPad後,各厂商纷纷跟随发布新产品,行业在2010-2013年爆发,根据Gartner,平板销量从 2010年的1760万台增加到2013年的1.95亿台,期间CAGR为123%;2014年全年销量增速大幅放缓,根据IDC,2014年全球平板销量同比增加10.5%,2015年开 始销量出现负增长。随着手机朝向大屏化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大屏手机而减少对平板的需求。未来预计行业周期性会不断加强。
市场规模:根据IDC,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在2022年达1.63亿台,同比下滑3.3%;总体来说,出货量呈现上下波动,近五年来看,2017-2019年呈现下降趋势, 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居家办公、远程教育等新模式带动下游需求增加,为平板电脑出货量的回暖提供动力,2022年行业在经历两年的上行後开始下行。 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高,前五大厂商占据全球75-85%的份额;其中苹果一家独大,占据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份额,其市场份额在2022年Q4一度达到49%; 三星作为追赶者始终保持市占率第二的位置,亚马逊、华为、联想的市场份额分占3-5位。
行业分析-PC
发展趋势:PC行业发展较为成熟,出货量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得到刺激,2020年出货量呈现较快增长;随着通胀加剧和全球经济疲 软,进入2022年後PC行业疲软的态势愈发明显,根据IDC,PC产品的ASP从2020年Q1开始连续五个季度上涨并在2022Q1达到910美元的峰值,而ASP在2022 年Q2则出现下降,厂商不得不通过价格优惠来降低库存。预计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PC行业仍会经历下行。
市场规模:根据IDC,2022年全球PC出货量为2.92亿台,同比下滑16.5%,在2021年高增长後回落。分季度看,2022年Q1、Q2和Q4出货量环比均呈下降趋 势,2022年Q4出货量为6720万台,环比下降9%。 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高且格局稳定,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约75-80%的份额,联想、惠普、戴尔等传统PC厂商占据前三甲,2022年Q4三家厂商的市占率分 别为23%、20%、16%,苹果以11%的市占率位居第四。
行业分析-可穿戴设备…
Read MoreNvidia 显示卡新驱动程式提升影片画质,新 AI 技术支援 Netflix、YouTube 影片
Nvidia 2 月 28 日发布最新 531.18 版的 GPU 驱动程式,并推出适用於 RTX 30 及 40 系列的全新 RTX 影片超级解析度功能(Video Super Resolution,VSR)。VSR 透过 AI 升级技术,锐化影片物体的边缘及减少伪影,提升在 Chrome 及 Edge 上的影片画质。
Nvidia 将支援 360p 至 1440p 的影片,帧率高达 144Hz,甚至支援 4K 画质。由於 VSR 适用於任何网路上的影片,因此可提升 Twitch、Netflix 等影音平台的影片画质,也能改善 YouTube 上模糊的旧影片。…
Read More